机器人餐厅不再是科幻场景,而是成为餐饮科技的落地范本。从点餐、烹饪到出餐,机器人全程参与,北京、深圳等地的机器人餐厅已实现单店日均服务超 800 人次。
后厨机器人是主力。汉堡机器人 3 分钟完成面包烤制、肉饼煎制和组装;火锅机器人精准控制每桌的汤底温度和涮煮时间;刀削面机器人能模仿人工手法,每分钟削出 30 片均匀的面条。
机器人餐厅的优势在于降本增效。某品牌测算,使用机器人后,人力成本降低 40%,出餐速度提升 50%,且误差率几乎为零。同时,科技感成为吸引年轻客群的卖点,消费者乐于拍照分享,形成二次传播。
不过,机器人也有局限,如难以处理复杂菜品和个性化需求。目前,多数餐厅采用 “机器人 + 人工” 的混合模式,机器人负责标准化工作,人工处理灵活服务,实现科技与温度的平衡。随着 技术进步,机器人餐厅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