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制菜市场在资本和消费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持续火热,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5000 亿元,从 B 端食堂走向 C 端家庭。天猫数据显示,今年春节期间,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 180%,佛跳墙、梅菜扣肉等传统菜肴的预制版本最受欢迎。
预制菜的便利性精准击中现代家庭的痛点。上班族李女士表示:“下班回家加热 3 分钟就能吃到红烧排骨,比外卖健康还省时。” 企业纷纷加码产品研发,从即热型扩展到即烹型,如腌制好的黑椒牛柳、切配完毕的宫保鸡丁,消费者只需简单翻炒即可完成烹饪。
地域特色预制菜成为新亮点。广东的广式烧腊预制礼盒、四川的麻辣火锅底料套装、东北的酸菜白肉锅预制包,通过冷链物流走向全国。部分品牌还推出 “一人食” 小包装,满足独居群体需求。
不过,行业也面临标准化难题。专家建议,企业需在口味还原度和营养保留上持续突破,同时加强冷链配送体系建设,避免 “预制” 变 “预质”。